家园共育 / HOME & GARTEN
作者:莫源秋 来源:秋风幼教 发布时间:2021-10-12 浏览次数:3165
有工作的父母可能会感受到很内疚,因为他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或者很少和孩子见面。所以他们就给孩子买大量的礼物,给予他们各种特殊对待,满足他们的所有愿望,而毫不考虑他们自己的愿望,并且任凭他们做什么坏事也不管。然而,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有求必应的时候不仅不会感到满足,反而会变得贪婪。由此可见,虽然有工作的父母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并且向孩子奉献应有的爱心,但是在他们感到疲劳的时候也完全可以不这样做——完全可以考虑自己的愿望,用不着天天都给孩子买大量的礼物,而应该理智地消费。另外,还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有必要的礼节和关心。换言之,要象每天都呆在家里的父母一样自信,这样做不仅能使孩子变得更懂事,而且能使他们更喜欢同你在一起。
有的家长常为自己与父母之间经常出现紧张关系而感到怨恨和内疚。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认为,孩子只需要爱,不应该强迫孩子去服从父母,应该让孩子自由表露对父母的不满情绪,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应该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生气或者惩罚他们,而应该努力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所有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而且如果父母照这样的理解做过了头,对培养孩子不会有任何积极作用。相反,它们只能使孩子变得骄横和难以与人相处;使他们为自己的过分行为感受内疚;使父母竭力地去成为超人,以适应自己培养孩子的需要。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父母会暂抑制自己的怒气,但是最终还是会爆发出来。接下来父母又会觉得内疚和茫然。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表现得愈来愈糟。
有些家长虽然本人是很懂礼貌的人,但是他们却允许孩子自己和他人无礼,就好象根本意识不到这种问题的存在一样。研究发现,这样的家长在孩提时代都有是那些受到的管教太严格,有怨恨也不敢发泄的人。而现在他们感受到暗自高兴,因为他们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来把他们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怨恨发泄出来,而表面上还假装他们是在按照最好的现代教育理论来培养孩子。
有不少的家长尽管经常和孩子一起娱乐,但是却逃避引导和约束孩子的责任,而把大部分工作留给自己的配偶去完成。这不禁使我想起,每当危机发生的时候,有些作父亲的就手拿报纸挡住身体,或者全神贯注于电视节目上。而信心不足的母亲则习惯于说“等你爸爸回来再说。”“等你爸爸回来再收拾你。”
一些不参与教育孩子的丈夫在妻子责备他们时解释说,他们不想让孩子象他们自己恨父亲一样恨他们。相反,他们想成为孩子的朋友。拥有一位友好而且能同自己一起的玩耍的父母对孩子当然是有好处的。但是孩子也希望自己的父母在行为上也象个父母的样子,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孩子虽然将拥有很多朋友,但是他们毕竟只能拥有一对父母。
许多父母在自己的雄心壮志无法实现的时候,便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的身上。这种心理上的补偿行为虽然对释放内心对自己的失望感而造成的紧张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却是很危险的,对子女,对自己也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子女是否有“希望”,那还是个未知数,并且影响子女有无“希望”的因素很多,其中还有很多因素是我们父母无法控制的。再有,我们这样做,我们的心态很容易受子女的“成绩”影响,同时,我们这样做,对子女而言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这样做很容易蜕变成对子女正常发展的干涉,反而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如李某的父亲是一位很出色的制药师,他过去并没有受过很多正规教育,只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后才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他终生的愿望是当一名医生,但是他却未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从孩子的幼儿期起,李某的父亲就为他作出将来必须进入医学专业学习的决定。李某很费力地完成了他的大学学业后,便进入某医学研究所学习,但第一学期他在解剖学和化学这两门课程的考试中不及格。经调查研究表明:他的学习能力只是属于全班的最低能力的百分之五的范围内。通过较客观的方法鉴定,他的兴趣不是要做一名医生,测验和交谈显示:这位年轻人的兴趣和能力表现在商业领域中,而不是医学领域。由于这种失败,最终便使他从这个医学研究所解脱出来,于是他便放弃了医学专业,这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然而李某却为此付出了不止四年的学习代价。当然,他父亲的愿望最终不但没有实现,而且还增加了新的烦恼。所以珀尔斯说得好,心理健康者要勇于对自己负责,却有意回避对他人的责任——因为一个人如果对别人负责,那就会干涉他们的生活,使他失去自我,增加对他人的依赖。
一位母亲由于她对自己的婚姻感到很不满意,于是她就幻想她的女儿将来一定要找到一个好的配偶。在这种补偿的态度驱使下,这个母亲便对自己的女儿进行逼迫和指教,以致使她在男孩子面前变得很难为情,甚至连话也不敢说了。结果这就使这个女孩习得了一种特别严重的自卑态度和行为。
如果一个年轻人的能力和兴趣与他父母的雄心壮志相一致,父母的补偿的这种内驱力在鼓舞这处孩子取得某种成就方面便可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内驱力,从而使他最终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因此,父母指导孩子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以免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让孩子遗憾终生。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斥责者惩罚只是一种自己受挫的表现和宣泄。他们向邻居抱怨的时候,也只是希望从邻居那里听到类似“这个孩子真是无可救药”这样赞同的话,以便他们能从中得到点儿安慰。这些受挫的父母往往都没有幸福愉快的童年,当时从来没有人充分肯定过他们的良好本质和表现。因此,他们对自己和孩子就没有足够的信心。像这样的家长就需要一个善解人意的专业人员的帮助。
下一篇:8种行为容易惯坏孩子